标准品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尺”,其管理与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标准品的管理与使用并非简单的“取用”过程,它涉及储存条件控制、使用规范操作、有效期管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数据偏差、结果失效,甚至引发合规风险。
2.标准品使用前从储藏室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平衡至室温,放置一定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后称量,是为了避免由于温度差导致的标准品吸潮,称量完成后立即用塑胶盖盖好后用封口膜封好,按瓶标签上的储存条件放置。
3.同一瓶工作标准品的开启使用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次数很少或具有吸湿性的工作对照品分装时应考虑一次性使用分装量。
通常用于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标准品,建议保存于干燥阴凉的地方。
2.+4度冷藏
用于常温下不是很稳定的物质,保存于冰箱冷藏室。
3.-20度冷冻
用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常温下容易分解的物质。
4.-80度冷冻
一些具有活性的物质,需要保存于特定的-80度的冰箱。
2.标准品应放在干燥器或其它适宜容器中保存,每一个干燥器或容器外应有区别于标准品编号的特殊编码,以示存放位置。干燥器置于专用的柜中,依次排列整齐,并由专人管理。
3.检查频次:标准品贮存应由管理员每天上下午各检查1次温度、湿度并做记录。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及时调整纠正。多雨季节时,保管员要增加检查频次。
长期保存条件为+4度的标准品都可以在常温条件下运输,-20度保存的标准品在运输时可以放入冰袋来降低温度,而-80度保存的物质则需要在运输时加入干冰。干冰的有效时间只能维持一天左右,所以这类型的物质不适合长途运输。